彼此联结,野蛮生长|小城X计划4.0完结
朋友们,每到这个时候,你是否察觉时间飞逝之快。
这次在朋友观众们的聊天中,“小城X计划”,在不自觉间成为了临海小城的计时器,办一届就是2年过去了。
也好在这么多年,因为有「小城X计划」,得以有机会正儿八经地邀请平时忙碌在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来到临海,做一次临海的客人。
👆回放通道👆
过去八年,我们总借着五四青年节的空档,拉上这些远道而来的团队朋友们分享各自在实践背后的种种故事。
其中不少邀请嘉宾自认为早已算不上“青年”,但在我们看来,从初衷生发到落地结果,仍旧能保有一种几近理想真诚的状态;无论外界如何喧闹仍旧埋头做好自己;即便路阻且长,也能够曲折生长;立足地方,联结全世界。凡此种种,就是我们所要传达的“青年力”。
滑动
滑动
〔青年分享大会现场回顾〕
●《长效设计与地方设计:D&DEPARTMENT的两个面向》
左靖曾创办并主编《碧山》《百工》等多种期刊和书籍。他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策划过几十场当代艺术展览和电影展映,他主持的乡建项目曾多次参加国内建筑设计展。
左靖老师回顾自己以艺术策展的工作方式来做乡建的启发源头,其中一位就是倡导“长效设计”理念的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先生。用长冈贤明的话说,体现“设计正在回归自然,如万物终将回归大地那样”,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在左老师的乡村项目中,这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广泛挖掘各地风土,重视本地化价值复兴,以此展开“地方设计”。
●《从 1 个人到 1000 个人》
小样在2017年从家乡福州的食物出发,开始“1000小食”这个本土饮食记录与传播计划。她与我们分享采集饮食经历的故事、撰写田野手记、努力寻找 1000 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
在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上,她积累的“家庭食谱记录卡”已经越来越厚,分布越来越广。家庭食谱不仅承载过去关于家的记忆,也帮我们在当下塑造真切的连接和更好的生活。
●《临海不临海:他们的创作有关我生长的城市》
作为一个成长和生活在县城的孩子,田丰源对于临海有着足够的依恋。当临海在这两年迎来了强势的文旅开发,古街上也不断涌现千篇一律的业态,它似乎渐渐变成了有些陌生。
在临海台州府城,走出商业空间,古城仍有其自在的部分。或许我们应重新展开对古城的想象,以抵抗一套同样的资本开发方案抹平差异地在各地增殖。他希望能够借由“临海不临海”艺术驻地计划,通过不同艺术家的不同视角,找到一种“在野的知识”,用以回应古城中官方的、模式化的、正史的那些叙述。
●《闲下来是闲下来还是闲不下来》
张欢,「闲下来合作社」主理人。现场与我们分享了,从自身出发对「闲下来」与「闲不下来」的诸多探索。年轻人闲下来的时候做点什么,在当下不再需要更多新的生产物品时,闲置的物品如何更好流通;如何让闲不下来的长辈们发挥自己的经验价值.....
她以设计思维与社区营造的视角,在这个空间里看到它赋予人更多的可能性,也拓宽了自己对于“社区可持续”的思考和实践,认为可持续社区的发展,只有调动居民参与的主动性,才能真正让社区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立足原乡,探索古代南音的可能性》
最为惊艳的分享,在现场获得最热烈最多的掌声。
音乐制作人蔡凯东和南音家族第五代传人郑明明老师将南音从泉州带来了临海,现场一首《西出阳光》让台州的各位大呼感人。在本土传统文化被遗忘的时候,这就是青年一代致力于探索传播本土文化的力量吧。
●《从店到仓,我的十年失败学》
「旧物仓」是影响五月非常深的团队之一,而创始人杨函憬老师在十年间,以”收破烂“为挖坑开端,并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从创办了goodone旧物仓,到中古厨房,时光花园,生活美学院等一系列生活美学实体项目,涉及业态近30余种;旧物仓团队应用自身经验及资源,融合十年所培育的美学业态,实现了生活美学从空间体验,到产品孵化,到业态创新,到美学课堂,到新媒体社群聚合的良性生态循环。从2017年起,通过与团队的共同努力,陆续将旧物仓带到了广州,珠海,北京,深圳等地,并实现了地标化的运营。
在现场,我们得以听到“脱口秀”版本的旧物仓十年,其中也有杨老师以血泪史总结出来的运营经验,诙谐中全是真诚。
●《植物世民:看见小城和日常的又一种可能》
「植南门市部」建立一年多,以植物文化研究与在地创意行动为主要纲领的小团队。他们借由跨尺度和多媒介手段的知识体验,以植物的视角重构当代(城市)日常生活,重塑商业、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在分享中,江垚用对植物的关怀,切入到对植物与人、人文、城市发展的探讨。
●《小书店的繁荣和困境》
再望书苑 ,作为台州本土最牛的独立书店,创始人Serena,自称新晋中年妇女,把开书店当作是自己在小城的一种自救。除了日常书店运营,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不断地尝试小城市文艺社区的实践。艺术沙龙、读诗会、脱口秀、户外生活节、诗歌节、小说奖……在Serena的计划里,再望书店不该只是个单薄的看书空间,它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
近些年小书店在全国的起伏沉落风潮中,看似一片繁荣,但真正身处其中,会发现各自存在的困境皆有不同。趁着这次机会,Serena想和大家分享再望一路过来的发展路径。
●《临海,不(应)只一面》
格叔跟大家分享了三件事。
第一、五月成立8年来,围绕在地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第二五月作为在地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危机和瓶颈;第三是在临海进入后5A景区时代,我们周边的大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作为在地团队,还想做点啥。
最后,结束想以杨函憬老师在返程时的一首打油诗收尾。看到第一眼,觉得一切恰到好处,说不尽的情绪尽在其中。
●后续我们将以单篇(现场视频+分享稿)的形式,放送每位嘉宾的分享内容。
●感谢此次志愿者伙伴●
吴桐、吴烜宁、王淑雅、戴茜茜
热水、虎子、方丕、小鱼、黄淑洁
王正潇、杨振鸿、陈嘉辉、金昊昊、蒋松渊
感谢临海市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及主持人支持
「小城X计划」4.0 已圆满结束
感谢你们的同行
彼此联结,一同生长
■